
在2025年新春的热烈氛围中,从1月15日起,一场汇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盛宴——“与时舒卷——北京大学生校友‘二十四节气’主题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盛大启幕,并将持续至2月28日。这一展览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星辰,在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都市中散发着独特魅力,成为新春期间备受瞩目的文化交流盛会。




新加坡,这座以其非凡的包容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闻名于世的花园城市,始终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重要舞台。其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传承携手同行,吸引了众多钟情于中华文化的各界人士在此汇聚,宛如一座天然的文化桥梁。此次展览选址于此,无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向世界舞台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

本次展览的主题聚焦于“二十四节气”。它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学生24节气作品
杜汶芮

何瀚宁

胡志锐

黄义之

焦寅彬

李静雯

李睿怡

梁根农

刘佳蕾

马畅

潘以沫

沈传宁

唐笑

王琪渲

王驭乐

王钰斐

吴宸旭

吴宸旭

吴华轩

吴俊纬

熊倍嘉

张如曦

张晔

朱元虎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书法和中国篆刻也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由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集结了北京大学在校师生及校友们的精彩作品。北京大学有着悠久的书法教育传统。1917年,在蔡元培校长促成下,北京大学成立了书法研究会,这是中国大学里首个书法研究会。蔡元培校长倡导“要将书法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自此,北京大学的校园里,一直翰墨沁香,延续至今。



书法、篆刻、二十四节气、春节、北大,这些元素一起汇聚在新加坡,以此祝福大家新春吉祥,岁岁平安!
部分参展作品
方建勋

丁立芸

方刚

李倩

李靖

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1月,秉承蔡元培校长倡导的美育精神,致力于北大的书法篆刻学术研究和艺术审美教育。
中心主要依托艺术学院,开设书法、篆刻等全校公选课、留学生书法课以及研究生选修课,培养跨学科人才。同时,将北大书法课《书法审美与实践》面向社会在各大网络公益传播,取得良好社会影响。
中心代表书家方建勋博士多次举办书法篆刻作品展,并带队到多个国家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中心努力成为北大书法教育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协办和参加中外高校书法篆刻文化交流以及相关孔子学院书法交流展示活动。
此外,中心举办各类书法篆刻学术讲座与论坛,促进书法篆刻史、书法篆刻美学研究的深入;已出版教学参考书《临帖九讲》《行书的故事》《印境》等;收集北大及全国高校、海外高校书法教育的文献资料,推动高校书法教育与美育的研究 。
目前,吴志攀担任中心主任,方建勋为主任助理,他们携手带领中心团队,在书法教育与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方建勋

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艺术史博士后
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
主讲的“北大书法公开课”流传全网,播放量过千万人次,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出版有:
《印解庄子》(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24年)
《中国书法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
《中国书法通识》(新星出版社,2023年)
《行书的故事》(中信出版社,2021年)
《临帖九讲》(中信出版社,2017年)
《字美在何处》(与杨谔合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
《印境》(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
《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四十五例》(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年)
书法作品曾入选: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淳化阁帖杯》二王系列书法大赛专业组一等奖
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曾赴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埃及等国家讲授书法并举办书法展,并在《光明日报》《中国书法》杂志等发表论文30余篇。